uedbet体育_天下足球网-投注*平台

图片

首页/ 业务职能 / 农村水利 / 正文

中国财经报: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10.55亿亩,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高到0.576

来源:水利部官网 发布时间:2024-06-12 16:01

水利部6月6日召开水利保障农业生产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对媒体表示,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现在全国已经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另外还有泵站、机井、塘坝等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200多万处。目前我们的耕地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0.55亿亩,在占全国55%的耕地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已经成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力军”。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高到0.576。

朱程清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确保春播及越冬作物时令灌溉需求,是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支撑。水利部和地方通力协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农业生产的水利保障。

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去年,海河流域发生了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了超实测记录洪水,农村人口供水和农田灌溉受到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过国债资金支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共安排40多亿元,支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等8个省份农村供水水毁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灾后重建。因为这些项目我们推得比较早,进展也很快,当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力保障了农村人口供水安全和作物及时灌溉。

全力保障农业灌溉。提前对春灌各环节作出部署安排,指导各地加强雨水情、旱汛情监测,储备好灌溉水量,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对作物种植结构、灌溉用水需求、土壤墒情、水资源配置及预期来水量进行精准分析,以多年灌溉历史数据和试验结果为基础,牢牢把握作物需水量和灌溉制度两个关键,制定并及时优化调整灌溉计划,强化区域内水资源优化调度和配置,实现精准灌溉和科学灌溉。今年累计灌溉供水52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超过4亿亩,实现应灌尽灌,为保障夏粮丰收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补齐灌排设施短板。去年实施598处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项目,灌排体系进一步完善,已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500多万亩,在今年春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效益。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安排国债资金实施1197处灌区建设改造,目前开工率已达九成,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夯实水利基础。从长远看,在水网建设上已开工建设吉林水网骨干工程、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等44项重大水利工程,作为中长远的供水保障。

强化水旱灾害防御。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推进隐患排查整改和6060处重点水毁工程修复,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精准调度水工程,有效应对珠江流域北江等江河洪水和西南等地春旱,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协调安排了3.45亿元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支持相关省份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朱程清在回答农业灌溉和节约用水的话题时表示,今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施行。农业用水是用水的大户,去年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约62%,在农业用水中耕地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86%。农业既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的重点。水利部一直把农业节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工程、管理、机制、技术等各个方面入手,在全力保障农业灌溉实现粮食丰产丰收的同时,持续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是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持续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建设改造,积极发展节水灌溉,东北实施的是节水增粮、西北是节水增效、华北是节水压采、南方是节水减排,都是要根据各地的特点来开展节水工作。到去年底,全国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经发展到4.1亿亩,全国农业用水量从2014年的3869亿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3600多亿立方米,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2立方米下降到不足350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高到0.576。

二是全面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四水四定”原则里面就有一个“以水定地”的要求。全面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现在大中型灌区渠首全部实现了取水计量,而且对5万亩以上的灌区基本实现了在线计量监控。建立了国家和省级灌溉用水定额体系,国家层面已经累计发布主要农作物用水灌溉定额14项,覆盖了88%以上粮食和85%以上油料作物。这些作物我们都有定额,应该用多少水,定额进行管理,用总量管理和定额管控的双控指标来进行管理。

三是推进水权水价改革。推进农业用水权制度改革,按照灌溉用水定额来明晰用水权,实施总量控制。国家也组建了水权交易平台,推进灌溉用水户间、区域间、行业间的水权交易。这个水权交易主要交易的是什么呢?原来按照定额,核定了总量,但是他采取节水措施过后,节约了水,可以转让出去,像河北省元氏县通过手机APP开展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交易水量3.5万立方米,促进了地下水的压采。今年我们遴选确定22个县(市)开展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挖农业节水潜力。同时,一直在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这项工作,农业水价的调整在稳步地推进,逐步从有利于粮食生产和节水用水的角度调整水价。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超过9亿亩。

四是深化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全国100多处灌溉试验站作用,加强灌溉制度的研究和应用,指导灌区精准供水和用水户科学灌溉。围绕灌溉用水智能调度、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等领域,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创新。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先进实用农业节水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朱程清在回答“两手发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话题时表示,水利部抓住水价这个“牛鼻子”,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探索通过“两手发力”调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等力量参与现代化灌区建设。

一是积极出台投融资支持政策。各级政府将灌区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仅去年底增发国债对灌区的支持规模达到近千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水利部和金融机构联合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从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资本金比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支持政策,包括部分重点项目贷款期限最长达到45年,资本金比例最大下浮5个百分点。在方式上,各地也创新应用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投入灌区建设。在这些政策支持下,可以说对资本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去年统计,中央投入210多亿元,带动地方各类资金投入180亿元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初步形成财政资金、金融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灌区投融资格局。

二是开展试点探索有效的做法和模式。去年我们启动了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挑选了21个灌区和县区开展试点,区分不同灌区建设时间、取水方式和种植结构等,推动投融资机制创新。按照新修订的水利工程水价有关办法,推行实施新的水价政策,建立农业用水权制度,完善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初步形成科学精准、有利于“两手发力”的政策供给体系。试点合计落实国债、专项债、金融信贷、社会资本等72亿元,这里面金融和社会资本占比超过80%。例如宁夏利通区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推进灌区建设,将节水量进行交易,收益由项目公司、合作社、种植农户按比例分配,通过这种模式既推进了灌区的建设,又促进了节水,还实现了参与灌区建设的各方都有收益。在第一批试点带动下,已有18个省份开展了省级试点。今年水利部还将开展第二批试点,扩大带动效应。

三是不断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通过“两手发力”,现代化灌区建设资金有了保障。各地锚定“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建设目标,与农业农村部门协同发力,统筹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高标准灌排工程体系。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通过精准灌溉来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节水增效,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如山东省齐河县通过这一揽子措施的实施,玉米平均亩产增加300斤左右,增产15%以上。同时调整水价,基本实现成本覆盖,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也能够做到灌区的可持续运行。在这方面我们正在不断深化相关探索,争取出更多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