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dbet体育_天下足球网-投注*平台

图片

首页/ 专题栏目 / 加快水利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 / 正文

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渭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14 10:14

俯瞰蒲城县罕井镇中山村的移民现代产业基地。通讯员 杨鹏 摄

编者按
  2006年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我市移民干部群众围绕产业开发、移民增收、乡村美丽、生态向好目标,大力建设施、兴产业、美家园,有力地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强村富民好干部、产业致富新能人。为展现全市广大移民干部群众在加快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发挥示范引领,助推产业振兴,本栏目从即日起陆续刊载“移民之星”先进事迹。
  三月,春意正浓。蒲城县罕井镇中山村的移民现代产业基地,积蓄了一冬天的能量,在春日里也逐步绽放——这里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处于渭北苹果最佳优生区。趁着春光正好,中山村党支部书记樊印平带领群众几乎每天泡在产业基地。无人机打药,科学化滴灌,智能化施肥,标准化修剪的苹果树、梨树直溜溜得像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无论是2004年成立蒲城县四方果业协会,还是2019年众望所归当选中山村党支部书记,无论身份角色如何变化,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助力下,他坚持以中山村为原点,辐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大步迈上小康路的初心和决心始终如一。

人人忙产业
让渭北苹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们产业园的苹果卖到了澳大利亚……这都多亏了我们樊书记。”说起自家的苹果,中山村4组村民杨仲民满脸自豪,“以前我们种的苹果,客商来了挑挑拣拣,一亩地只能卖两三千块钱。现在,我们有专业合作社,也有了定价权,一亩地至少上万了。”
  如何让苹果这个传统产业实现从“有”到“优”?为什么四方果业合作社的苹果能出口澳大利亚?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用樊印平的话说就是,“想要种出优质苹果,就要走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路子,这样才会有市场。我们的核心就是应用了富硒技术。”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多年来,樊印平致力于苹果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率先发起组建了蒲城县当时入社社员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四方果业合作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的指导下,樊印平把微量元素硒元素推广到果园生产中,全面提升了果品的抗氧化、硬度和口感甜度。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市场上的有机食品越来越受欢迎,所以樊印平又瞄准了“有机认证”。
  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他在8000亩果园中筛选了2000亩,全部应用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取消农药和化肥的应用,让四方富硒苹果以肉质紧密细脆,果汁多,味甜,含糖高,酸甜适度,含硒量高,抗氧化性强,广泛得到消费者认可。运营方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依托,采取“合作社+园区+果农+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生产基地周边果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基地周边地区果农走集约化种植、生产和销售之路,形成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富硒、富钙、有机苹果生产为特色产品的现代有机农业产业链。在市场销售环节,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生产协议,按照高于市场价格0.4元/公斤收购,先后与福州天虹超市签订供货合同,在上海、江苏等地设立多家品牌形象店。同时,创造性推行“强势管理”和“倒计时管理法”,注册“鼎四方”销售商标,将5个示范村的万亩果园从“有”到“优”进行转化,成为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苹果状元”“果业技术能手”“新技术推广带头人”“产业标兵”,让更多群众靠着苹果增收致富。这位快60岁的农家汉子,用真心、真情与大爱,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奋斗与奉献之歌……
  目前,四方果业合作社现有入社成员1183户,注册资金1183万元,下设18个分社,辐射蒲城罕井、高阳、尧山、桥陵四个镇的18个行政村及白水、铜川部分地区,每年指导果园面积8000余亩,有机认证2000亩,产量每年达到400万斤。合作社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已带动周边非合作社成员6000多户,面积2.8万余亩,社员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合作社2000亩基地成功获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果库出境水果包装厂注册登记证书,海外销售的路子越走越宽。合作社生产的绿色果品代表陕西首次出口到澳大利亚。2022年,群众苹果亩产值由过去的6000多元提高到10000元。不仅如此,四方果业的苹果、酥梨俏销市场,还辐射带动提高了周边罕井、高阳、桥陵等镇的18个村子的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份额。

人人能分红
家家都有“苹果银行”

一个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在樊印平心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就是要共建共享人人能够入股分红。
  1月9日,罕井镇村级股权量化暨中山村党组织书记向村民(股民)代表述职评议大会在中山村召开。40名村民(股民)喜领分红款。
  回想起分红大会,中山村村民樊进军记忆犹新:“我们村按人头分红。按产业股份,也能分红。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县上领导都来咧!”
  按人头分红,每人32元。产业技术入股,可以二次分红。樊进军家里4口人,又持有产业园区2股。当日的分红大会上,中山村共发放分红款10万元。其中樊进军领取人口股4股,128元。二次产业分红276元,合计404元。像樊进军一样,中山村的群众人人都领到了分红款。
  “分红的钱虽然不多,但是意义重大!”樊进军感慨地说,“村里合作社发展苹果,我们不仅是村民,也是社员、是股民,跟着党支部走企业运行路线,感觉道路越走越宽。”
  作为中山村党支部书记,樊印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村企共建、互惠多赢”的原则,持续深化“三变”改革。通过股权量化强化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产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向“股份占有”转变。
  对中山村来说,集体经济的入股不仅有村民集体拥有土地等资源,更重要的是技术资金入股。樊印平千方百计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了果形端正、果面光洁、风味浓郁的瑞香红、瑞雪等苹果新品种和玉露香梨新品种,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来村授课,带领群众到省内杨凌、白水和河南三门峡等地参观,手把手为中山村果农传授果业技术,先后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98人。
  “这些拥有种植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既是村里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集体经济最大的股东,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人才。”村里的老党员告诉记者,“在产业园跟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老师学技术,在合作社学管理、学销售,在党支部大家谈村里的发展,自然而然思想就解放了,就想入股,持续发展壮大苹果和梨产业。”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群众纷纷自发学技术,想方设法要入股。目前已累计带动区域100余户农户发展和从事有机苹果种植,亩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优先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人均年务工收入2万余元,帮助1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对于本村33户残疾人,樊印平倡导合作社启动技术员“十加百”帮扶和免费发苗复制建园的模式,帮助建成苹果园,让群众家家户户都有了“苹果银行”,迈上小康之路。也让中山村成了“全省科技推广”“全市美丽宜居”“全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和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采访即将结束,回头再看中山村,满眼的绿意让人身心舒畅,一老一少在村里的休闲广场上晒太阳,村庄处处干净卫生,文明新风迎面而来,好一幅美丽乡村新图景……
  乡村振兴还要持续奋斗,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奋进在希望的春天里,樊印平精神振奋、步伐坚定。站在中山村的乡村规划蓝图前,他向记者描绘着未来的中山村,“我们现在还是初级阶段,还要持续发力‘稳苹果、栽梨树’,做大做强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挖掘村里的历史人文典故。要通过5年的奋斗,完成中山村有机果业生产加工储藏观光、休闲、采摘、研学、文化、历史、果食为一体的一日游目标……”(本报记者史王萍董献军